【案例】非现场审计的现实应用-天勤动态-湖南天勤财务咨询有限公司-湖南天勤会计师事务所_天勤咨询集团
全国服务热线 0731-84391512
当前位置:首页>>天勤动态

【案例】非现场审计的现实应用

时间:2023-04-10 16:59:31

非现场审计是一个业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过程,它通过采集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数据,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疑点和异常进行连续、全面的分析,评估风险状况,为现场审计提供线索和资料,为制订审计计划提供支持。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ERP环境下应用非现场审计工具,精准定位“三公”经费审计的切入点,对内部审计提质增效、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非现场审计的基本思路

传统意义上“三公”经费等敏感费用的检查方法多采用对相关业务单据和凭证逐笔手工审查的方式,导致当面临大量的会计凭证时,审计成本增加、审计效率降低。

因此,需要客观分析“三公”经费内部管控的特点,采用非现场的在线审计方式,为现场审计提供精准的审计线索,实现“三公”经费的事中、事后实时跟踪与管控,如下图所示。

图片

1.审计计划环节

主要是由审计专家根据ERP环境下被审计单位“三公”经费内部控制的特点,编制具体的审计工作方案,明确后续审计工作的目标、重点和工作范围。

2.审计实施环节

区别于传统的审计工作程序,强调以下三点:

• 一是在实际开展现场审计工作之前基于现有的ERP、业务管控、ERP业务审计等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按照既定的审计技巧及步骤,对被审计单位财务及业务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揭示被审计单位实际业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审计问题或业务疑点。

• 二是现场审计工作侧重于对具体问题疑点的现场核实,并对非现场审计节点设置的审计技巧及步骤、适用的制度标准有效性情况进行持续修订。

• 三是公司非现场审计工作强调通过tableau商业智能分析工具,对经现场审计验证的有效审计线索(或称业务异动监测规则)进行系统模型固化,依托SQL数据库管理工具自动获取现有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实现对相关业务异动问题的持续、全量常态化在线监测,推动现有审计工作模式由事后审核向事前预警、事中管控转换,提升审计工作的成效。

3.审计报告环节

• 一是基于审计成果形式的多元化,除了传统审计报告增加数据问题验证内容外,非现场审计工作还强调根据固化的持续在线审计模型,定期出具常态化的业务审计监测报告,通过识别、量化不同风险来源以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

• 二是基于业务协同监督平台,应用非现场审计业务督办单对相关审计问题、审计事项的整改情况进行闭环跟踪,确保审计工作成果能够切实落地、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防控能力能够有效提升。


非现场审计范围的确定

“三公”经费等敏感费用的开支具有经费支出频繁、开支渠道多样化、政策原则性强的特点,是否按照预算实施、暗渡陈仓,其相关内部控制措施是否有效,是现阶段制订审计工作方案的关注重点。

1.公务接待费审计事项

除重点关注公务接待费支出的标准、金额以及接待范围是否符合中央八项规定的具体要求外,还应对会议费、差旅费、教育培训费以及食堂经费等可能变相列支公务接待费事项开支的合理性、合规性予以关联关注。

2.公务用车审计事项

首先,关注大额维修开支的维修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定点维修、是否有其他车牌车辆的维修费;

其次,关注燃油费管理方面,是否有大额燃油费开支(特别是有规律性的整数燃油费开支)、加油卡管理是否按规定实行“一车一卡”、相关车辆调度程序是否切实执行、单位每公里油耗是否异常;

最后,关注公车购置方面,查看采购手续是否完备、采购方式是否符合规定。

3.因公出国(境)审计事项

同公务接待事项类似,关注出国时长、住宿以及差旅费开支标准是否符合制度规定、有无变相列支的情况。


审计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实施“三公”经费等敏感费用非现场审计应遵循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可具体区分为项目需求分析(制订审计方案)、业务设计(提交非现场审计业务设计文档和问题疑点清单)、业务设计验证(反馈设计文档有效性验证报告和专项审计报告)、模型固化(在线持续开展审计监测工作)四个环节,其中业务设计与模型固化的合理性是有效开展非现场审计工作的关键。

由于因公出国(境)的审计重点、审计模型设置与公务接待基本类似,本文仅就企业“三公”经费中公务接待和公务用车两类具体业务是否存在违反八项规定情况以及如何构建与应用相关的审计模型展开论述。

1.审计模型构建实例

• 公务接待类审计模型。

图片

• 公务用车类审计模型。

图片

2.审计模型的具体应用

“三公”经费审计模型不仅适用于企业非现场审计业务环节,在日常持续审计及专项审计项目全过程中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1 日常持续审计工作

对“三公”经费这种普遍存在、持续发生的业务事项,利用在线审计模型可以定期、不定期地对公司系统内部所有单位该类业务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及时揭示可能存在的问题风险,并通过向被审计单位下发非现场审计业务督办单的形式,于早期化解相关风险事项。

2.2 专项审计项目全过程

• 项目前期准备环节

通过分析不同单位间“三公”经费指标数据结构变化情况及产生问题的根源,及时锁定被审计单位管理的薄弱环节,有利于审计负责人及时调整审计方案、优化审计人员配置,提升后续工作的成效;

 项目实施环节

在审计过程中应用非现场审计工具提供的业务线索,有利于提升现场审计工作的指向性,降低现场审计工作的成本;

• 后续审计环节

后续审计重点是检查问题是否整改并对具体整改的情况进行评价,应用非现场审计模型对被审计单位异常数据的整改情况进行持续跟踪,督促被审计单位严格整改落实。


审计问题的在线闭环管控

审计能指导企业经营管理、防范风险,而审计整改则是审计最终发挥功效的重要环节,相关审计问题的整改成效提升离不开业务工作载体和工作机制两个方面。

1.完善问题闭环管理的工作载体。

首先,完善现有企业审计综合管理系统跨部门审计协同整改功能,依托信息系统实现对审计整改的动态管理,实时跟踪评价审计整改情况。

其次,合理制订审计整改计划,细致分析问题产生根源,确定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科学合理的整改时限,对整改难度较大的事项分阶段地倒排计划,为提升审计整改成果实效奠定基础。

2.加强部门横向协同的工作机制。

审计工作需要相关部门的及时跟进,应向业务管理部门、监督部门通报审计成果,加强各有关部门的密切协作,齐抓共管,以促进监督管理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从而有效避免重复监督,提高审计整改成效。

3.加强对审计整改的考核。

应当加强审计整改问责机制,将审计成果纳入单位考核制度,促使被审计单位重视推动审计整改工作有效落实。

综上所述,企业要在应用非现场审计工具提升审计工作成效上下更大功夫,就要不断完善现有的非现场审计模型和业务问题闭环管控机制,通过积极推进在线审计成果运用,切实提升企业经营风险防范能力。

———END———

来源:沁县农村商业银行

版权争议需要交涉,请直接联系原作者。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本平台查核属实后,将第一时间删除消息,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